今天(11月4日)下午,不少刷着天气预警的南海船员、沿海居民都收到了一条“硬核提醒”——接下来24小时,这片海域要迎来“浪的组合攻击”。
国家海洋预报台刚发布的海浪警报说得明白:受今年第25号台风“海鸥”和南下冷空气的“双重暴击”,11月4日下午到5日下午,南海北部会掀起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,中部更猛,直接升级成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区。简单说,原本还能稳稳航行的海面,要变成“会移动的高墙”了。
老船员都知道,这种“台风+冷空气”的组合最“坑人”——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像“燃料”,冷空气像“鼓风机”,两者一碰,海浪就跟坐了电梯似的往上涨。对在南海作业的小渔船来说,3米高的浪就能让船身剧烈摇晃,要是闯进中部4到7米的狂浪区,那简直是“拿命赌运气”;就算是大型货轮,也得减速慢行,避开浪峰最猛的区域。
沿海的朋友也别觉得“浪离自己远”:港口要赶紧加固停泊的渔船,养殖户得检查网箱和渔排的固定绳——去年有次类似的叠加天气,某渔港的三艘小渔船被浪冲得撞在一起,渔具全散了,损失了好几万;还有海边的景区,明天要是有游客想赶海,可得先看看预警,别等浪拍过来才往回跑。
这次的警报是海洋灾害的“二级预警”,意思是“浪够大,能造成损失”。不管是跑船的、养鱼的还是住海边的,都得把“避浪”当回事:船员赶紧规划好避风锚地,沿海单位提前检查防波堤,普通人别去海边“看浪”——毕竟海浪的力量真不是闹着玩的,去年厦门有个小伙子非要拍“巨浪拍岸”,结果被浪卷进海里,幸好救生员及时拉上来,不然就危险了。
最后再敲个重点:如果身边有在南海作业的朋友,赶紧发个消息提醒——“浪要来了,先避避”。在大自然的“暴脾气”面前,谨慎永远比“胆大”管用。毕竟,平平安安回家,比啥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