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的医生最近把话撂得明白:“想登高乐呵,得先防住蚊子。”这白纹伊蚊有多“黏人”?它专挑日出后7-10点、日落前16-18点“上班”——刚好撞上人早上去登山、傍晚下山的点。它们躲在灌木丛、绿化带的背阴处,人一靠近就“扑棱”冲过来,咬一口就是个红得发亮的包;更要命的是,这蚊子还会传播基孔肯雅热——要是被咬后3-12天内突然发高烧、关节疼得抬不起来,可得赶紧往发热门诊跑。

登山前:先把“防御甲”穿好别嫌长袖长裤热——浅色的长袖衣裤是“物理防蚊第一关”,能把蚊子的“嘴”挡在外面;露出来的脚踝、手腕、脖子,得涂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(别买那些“香得呛人”的花露水,没用);包里再塞个小药包——装着清凉油、创可贴、止痒药膏,万一被咬了能及时“灭火”。
登山中:别往蚊子的“地盘”钻别为了“寻野趣”走杂草丛生的小路——那些地方是蚊子的“大本营”,走一趟可能被叮五六个包;休息就选开阔、有阳光的平台,别往潮湿的树荫下凑——蚊子最爱的就是“闷湿热”;要是在外面待超过2小时,记得补涂一次驱蚊剂——毕竟汗液会“冲掉”药效,等蚊子凑过来再涂就晚了。 医生提醒:重阳登高宜缓行
登山后:把蚊子“挡在门外面”回家第一件事,先扒着衣服全身检查——脚踝、手腕、后颈这些“蚊子偏爱区”要重点看;要是发现红疹子,别抓!用肥皂水冲一冲,再涂止痒药膏(越抓越肿,别犯傻);然后翻一翻背包、抖一抖外套——别让蚊子跟着你“溜”进家里,万一它在你家的水培植物、盆景里产卵,那可就“后患无穷”了。

医生还总结了个“防蚊四法宝”,记好喽:

    医生提醒:重阳登高宜缓行
  • 隔:穿浅色长袖长裤,扎紧袖口裤脚;
  • 避:避开蚊子活跃时段,别往阴处钻;
  • 驱:涂含有效成分的驱蚊剂,别信“天然香薰”;
  • 除:家里的水培植物每周换水,矿泉水瓶、花盆托盘的积水赶紧清——蚊子爱在清水里产卵,哪怕一个瓶盖的水都能孵出“小蚊子”。

其实想想,重阳节的意义从来不是“爬多高的山”,是“和谁一起爬”,是“平平安安下来”。带好防蚊装备,避开蚊子的“攻击时间”,才能在山顶吹着风、看着远处的秋景时,真正尝到“岁月静好”的味道——毕竟,最好的节日礼物,不是山上的野菊,是“没被蚊子咬”的痛快,是“健健康康”的安心。

医生提醒:重阳登高宜缓行

最后想跟大家说:登高是为了“祈福安康”,可安康的前提,是把“小隐患”都挡住。带好四样法宝,避开两个时段,就能把蚊子的“坏心思”挡在山脚下——毕竟,重阳节的风要吹在没被叮的胳膊上,才够暖;身边人的笑要没被痒包打断,才够甜。

祝大家重阳登高快乐,每一步都踩得踏实,每一阵风都吹得舒服——最重要的是:别被蚊子“盯”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