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全运会开幕式刚落幕,我的微信就被三条同款视频刷了屏——不是什么流量明星的舞台,是一群舞者在水面上的转圈表演。镜头里,水蓝渐变的纱裙随旋转展开,像把整个荷塘的月光都裹进了衣摆,连溅起的水花都是柔的,底下评论清一色“看哭了”“这才是中国人的浪漫”。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

其实这段表演早被人民日报记者巩晗盯上了。他在现场连拍了八段小视频,配文全是“太美了”的感叹号——没有复杂的解说,就直白得像身边朋友安利好吃的小面摊。我翻了翻后台数据,短短两小时,这段“水中转圈”的片段在各平台的播放量已经破了千万,网友的留言比表演还热闹:00后说“像《洛神赋图》里的宓妃下凡”,70后妈妈评论“想起我当年学花鼓戏时的水袖功,现在居然能在全运会看到”,还有搞舞台设计的网友扒细节:“水面是特制的钢化玻璃,底下藏了灯光,舞者的鞋跟有防滑垫——把传统美学和现代技术揉得这么自然,才是真本事。”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

我突然想起去年看中秋晚会的《鹤归来兮》,也是这样的“中式浪漫”:不是穿个汉服走秀,而是把“鹤”的姿态融进舞蹈,把“月”的清辉变成舞台光。这次的“水中转圈”更戳人——它没有刻意“装古典”,就是用最朴素的旋转,把我们刻在DNA里的审美唤醒了:小时候读“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”,今天终于看见“莲”从诗里走出来,在水面上转成了活的画;外婆当年绣在枕套上的缠枝莲,居然变成了舞者裙边的花纹,在旋转中开出了动态的花。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

有人说“全运会搞这些文艺表演没必要”,但我倒觉得,体育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。就像赛场上的乒乓球弧线藏着中国人的灵巧,跑道上的冲刺带着中国人的拼劲,开幕式上的“水中转圈”,藏的是我们对“美”的执念——不用喊口号说“传承文化”,只需要把美摆在那里,自然会有人懂。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

刚才刷到一位山东网友的留言:“我爸从不看文艺节目,今晚居然坐沙发上看完了整个开幕式,说‘这转圈比我当年看的踩高跷还好看’。”你看,真正的中式美学从不怕“过时”,它就像重庆巷子里的老火锅,不管过多少年,只要味道对了,总能勾住人的魂。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

这圈转得好啊——转的是舞者的功底,转的是文化的温度,转的是我们中国人,对“美”最本真的热爱。

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 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 全运会开幕式是懂中式美学的